教育与装备研究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49414

靠谱COP视角

  • 想象可能性:靠谱COP激发知识创新与实践活力的推测性探索

    王陆;

    <正>在数智化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面对这种快速变化的环境,靠谱COP作为一种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有效支持教师知识共享、专业学习和实践模式创新的学习型组织,不仅为参与实践社区的每位成员提供了交流与实践的平台,同时还促进了跨领域知识的融合与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靠谱COP从最初的设计就采用了推测性方法,以推动知识创新与实践探索。

    2024年11期 v.40;No.388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7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智循证教研何以赋能?如何赋能?

    冯红;梁友明;

    相较于传统教研,数智循证教研的课堂分析工具更加尊重教学的复杂性,提供了海量的、多维度、即时性的课堂数据捕捉与解析,数智循证教研平台还支持自动或半自动地搭建高效便捷的教研流程,以及智能的循证资源推送服务,三者共同构筑了教研能力提升的基础要素。为了让数智技术更好地赋能教研,还需要借助校长及教研员的领导力,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催化研修共同体的知识生成,以实现高质量的教研,服务于教学质量的提升。文章还分析了当前数智循证教研可能遇到的困境。

    2024年11期 v.40;No.388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3K]
    [下载次数:3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面向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改进的数智循证教研

    张敏霞;张靖;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和落实新课标的重点和难点。当前课堂教学大多处于低阶思维水平,教师提出的高阶问题比例较低,对发展学生高阶思维关注不够,为解决这一难题,文章通过对86名小学教师进行专题调研,描绘出了教师眼中的高阶思维课堂教学样态。为弥合实然样态与应然样态之间的鸿沟,文章以小学语文高阶思维教学改进为例开展了数智循证教研,为促进课堂提质增效和教研转型提供参考借鉴。

    2024年11期 v.40;No.388 10-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数据循证的小学英语“四X”思维型课堂教研模式构建

    隗新宇;

    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区域教研员,研训课程的设计要满足所有教师不同的需要,成就每一个教师。将单元整体教学和思维型课堂相结合,借力大数据精准诊断教学痛点并解决教研难点,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问题。本研究通过对课堂进行问题类型、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分析,形成了基于大数据循证的小学英语“四X”思维型课堂教研模式,教师可以依据“四度”课堂的理念,设计“四动”活动,在“四步”教学的流程中,利用“四单”开展教研,以此来提高学生思维的“四力”水平。该教研模式的提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其研究成果能够对思维课堂的建设起到优化迭代的作用。

    2024年11期 v.40;No.388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9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 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应用的隐忧、溯源与对策——基于儿童情感发展的视角

    王寒寒;

    儿童情感发展视角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应用的隐忧、溯源与对策提供了新视角。儿童情感发展视角下,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应用的隐忧表征为学习体验感削减、个人成就感缺失、人文关怀感不足。生成式人工智能学习应用隐忧溯源为:离场学习替代具身学习导致具身情感体验缩减,机器算法替代学习者思维造成成就感体验匮乏,非人文交互代替人人交互导致关怀式交互缺失。其应用对策为儿童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文本类间接知识学习与实践生活的直接经验学习相结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生产的知识进行批判、反思与再加工,遵循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与人人交互式学习相结合的双路径。

    2024年11期 v.40;No.388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游戏化教学的策略设计

    卢元宋;汪维富;钟志贤;

    作为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的新宠,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正在赋能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如何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施?本研究结合相应的实践案例,从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挑战性任务构建、游戏化教学活动编排、对话式学习活动组织、奖励机制设定和支持学习反思等方面探讨了策略设计,以期构建基于AIGC赋能游戏化课堂教学新样态。

    2024年11期 v.40;No.388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10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数字化教学

  • 基于专题学习资源平台的多元主体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张宝君;高琳;

    在教育数字化背景下,探索利用专题在线学习资源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参与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现有研究在整合多元主体参与、设计主题学习与实践活动以及实现线上线下教育有效融合方面的不足,文中首先厘清了专题在线学习资源平台、教育领域的多元主体、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等相关概念,然后围绕加强资源建设、重视专题活动设计、明确多元主体角色分工三个方面研究出专题在线学习资源平台多元主体参与的线上线下融合教育设计框架,并以天津市和平区万全小学为例,展示了依托专题在线学习资源平台进行习字与书法专题学习社区建设与应用的实践。研究结果表明,专题在线学习资源平台促进了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融合,多元主体的有效参与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融合,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提高了线上线下融合教育的有效性。

    2024年11期 v.40;No.388 35-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1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构建“134”区域智能研修体系助推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赵海涛;朱宏波;杨丽琳;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文中以唐山市开平区为例,阐述了该区依托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第三批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区,探索构建以聚焦“一个核心”、强化“三个团队”、实施“四项举措”的智能研修体系,以解决传统教研活动参与度低、精准性不足、专业性不够等突出问题。

    2024年11期 v.40;No.388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数字化转型黄埔实践

  • 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STEAM教育场景构建:关联·要素·路径

    周秀翠;

    随着STEAM教育的低龄化推广和发展,其在幼儿园阶段的应用已渐成趋势。文中基于深度学习的“问题驱动”“整体性学习”“经验反思迁移”等特点,明晰幼儿园高质量STEAM教育场景的构建应当遵循整体开放性、问题导向性和过程可视性三个核心要素,并提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STEAM教育场景构建策略:一是明晰理念,构建“有联结”的学习空间;二是指向问题,提供“有递进”的操作材料;三是搭建情境,催生“有目标”的探索动力;四是回归儿童,推动“有呼应”的区域更新。

    2024年11期 v.40;No.388 4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8K]
    [下载次数:3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互动微课与数据分析的“六因”定向教学策略——以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提示语位置与标点用法”专题练习课为例

    胡禹疏;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课堂中复习课、练习课的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课后练习跟踪不到位、作业批改难及教学方式一刀切等弊病导致的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利用希沃知识胶囊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因数定教”“因数定策”“因数定练”“因数定学”“因数定辅”“因数定评”的“六因”定向教学策略。通过“提示语位置与标点用法”专题课例的实践表明,基于互动微课与数据分析的“六因”定向教学策略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评价。

    2024年11期 v.40;No.388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课程教法

  • 基于大情境创设的大单元教学转变

    刘阳丹;高翔;

    素养导向的教学设计通常起始于创设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基于大情境统领的大单元教学以一条贯穿教学始终的“情境主线”,串联起学生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增强其角色代入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力与积极的情感体验,强调情境设计在促进单元教学目标高效达成及课时内容有机整合方面的关键作用。将情境教学法深度融合于大单元教学框架之中,旨在构建一个结构清晰、逻辑严密的学习生态系统。在“学习方式、知识运用、情境类型、素养发展”等方面向“学习逻辑、实践取向、问题解决、跨学科综合”的设计理念转变,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发挥大单元教学的整体优势。

    2024年11期 v.40;No.388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识字游戏化教学:价值、原则与实施框架

    谢晓燕;

    小学语文识字游戏化教学具有优化学习心态,增强识字动力;改善学习行为,提升识字效率;培养学习情感,优化识字方法的教育价值。要使游戏有效地融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需要在坚持生本理念,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坚持赏识评价,让每个学生都“发光”;坚持趣味教学,让每个学生都“快乐”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需求,制定识字游戏化教学的实施框架:利用换偏旁组新字、看图字理猜字、探寻汉字起源、填字组词造句等游戏化教学方式,认识汉字、理解汉字、巩固识字和运用汉字。

    2024年11期 v.40;No.388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人教版初中物理新教材跨学科实践活动特色与实施建议

    姚华鑫;

    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是新课标和新教材推行下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新修订的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增设跨学科实践学习环节,全面强化实践育人,注重加深学生对兼具复杂性与系统性的现实世界问题解决的体验与认识,促进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新教材系统设计了12个跨学科实践活动,有效促成10%跨学科实践活动课时的落实。文章深入分析该套教材中跨学科实践活动的编排特色和内容选择,从实施方式、学习目标、活动规划、实施过程、活动评价等方面提出跨学科教学活动实施的合理化建议,以供广大一线教师开展跨学科教学时参考。

    2024年11期 v.40;No.388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0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实践育人

  • 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育的校本化探索——以深圳宝中实验青少年SEE科创教育体系的实践为例

    林建芬;

    在国家科技强国战略和深圳作为国家级创新城市及先行示范区等城市功能的引领下,大湾区超级城市的后备创新人才早期培养与本土人才贯通式培育工作成为重中之重。宝安中学(集团)实验学校作为中国科学+教育联盟校和深圳宝安SEE科创教育理念体系的应用学校,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深圳本土高新科技企业和区域学校,家校社协同育人,基于135框架探索实践出从科学普及课程到科学行动课程再到科学超能课程三种梯次递升的课程与活动体系和个性化评价方案。从科普入门、科创进阶到竞培精英的SEE进阶式课程与活动体系,夯实了跨领域、跨学段、跨地区的科创人才贯通式培养体系。科教融汇,变革科创人才培养模式;素养结合,构建个性化综评体系;多主题协同,架构多级育人新机制。拔尖创新人才早发现早引导早培育的创新设计案例,从顶层架构、内容设计和探索实践等方面为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发展和后备创新人才早期培育工作提供了校本化实践建议。

    2024年11期 v.40;No.388 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5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教学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的实验分类及教学建议

    舒桃萍;刘艾琳;王楠;张瑞汛;刘静;

    实验是高中生物学重要的教学内容,是培养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生物学理论知识,还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文中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新教材中的实验进行整理分类,进一步总结教材实验的编排特点,提出教学建议,以期为一线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2024年11期 v.40;No.388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科学思维视域下“双链驱动”的教学模式实践与尝试——以“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及应用”为例

    谭吉成;

    问题解决既是科学思维活动的常见形式,也是培养科学思维素养的重要路径。以“光的反射规律及应用”教学为例,针对初中生的实际学情,将课程教学内容转化成基于问题解决的进阶性“问题链”,并同步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实验链”,在问题链与实验链的环环相扣中突出教学主题,在科学思维进阶中萌发内生动力,实现“双链驱动”,在任务设计与完成中达成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实现科学思维培养,发展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2024年11期 v.40;No.388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技术应用

  • 例析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中生物科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贾倩;刘晓昕;李小燕;

    “人工智能+行动”教育创新背景下,将基于人工智能的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高中生物课堂,可以有效的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并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是课程标准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文中借助“DNA的结构”教学实例,说明虚拟现实技术赋能高中生物科学思维能力提升的具体实施路径。

    2024年11期 v.40;No.388 89-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探究“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实验创新改进

    董倩倩;李金耿;

    “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实验因实验材料培养、画线工具及画线距离要求高导致结果误差较大,严重影响实验开出率。通过对材料选择、培养方法、画线方式等进行探索,经过多次实验发现利用试管和脱脂棉培养装置培养玉米幼根,用0.1 mm防水眼线笔以0.5 mm作为区域长度效果佳,使学生从宏观上理解根生长的原因,利于概念形成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

    2024年11期 v.40;No.388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