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装备研究

本刊已许可中国知网以数字化方式复制、汇编、发行、信息网络传播本刊全文。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含中国知网著作权使用费,所有署名作者向本刊提交文章发表之行为视为同意上述声明。如有异议,请在投稿时说明,本刊将按作者说明处理。

访问量:49414

装备标准

  • 实验教学,培育科技创新人才之源

    魏锐;沈瑾;

    实验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路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的发布对落实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学科基础、实践探究能力、共通素养、科学态度与精神四个角度解读《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如何架起实验教学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桥梁,由此深化全国广大中小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保障学科教学育人方式的变革。

    2024年01期 v.40;No.378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实验教学研究 促进课程目标达成——《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学基本目录》解读

    王振强;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和《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为中小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新课程倡导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实验教学正是践行这一新课程理念的有效途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2023年版)》中包含了小学、初中信息科技和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基本实验与实践活动,为规范和促进中小学信息科技/信息技术实验教学提供了参考依据,进一步助推深化了我国信息科技/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改革。

    2024年01期 v.40;No.378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落实实验教学基本目录 助力通用技术课程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刘海林;

    《通用技术实验教学基本目录》是依据《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编写的。该目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广泛吸纳课程实验教学的最新成果,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个人发展,同时与生活紧密相连,突显课程需求和社会功能。该目录旨在发挥引领作用,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使通用技术实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通用技术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4年01期 v.40;No.378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探析

  • 困厄与突围:基于TPACK框架的师范生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张惠丽;刘冬晴;陈洪雨;

    教育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迭代,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智能时代下的重要话题,如何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设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教育领域日益关注的重点。师范生作为未来时代的准教师,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是综合教学技能中的关键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教学实践效果呈现与发挥。从TPACK框架内涵释义的视角切入,通过梳理师范生混合教学能力的现状并进行针对性归因分析,提出基于TPACK框架的混合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旨在为师范生混合教学能力培养提供有效参考。

    2024年01期 v.40;No.378 14-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智能精准教研高新区专题

  • 教研培一体化:成都高新区智慧研修实践与创生

    李建萍;刘继红;

    针对传统教研精准性不够、受益面不大、持续性不强,以及教研、科研、培训分离导致的效益不高等现状,挖掘技术、教研、科研、培训的逻辑与功能,重构了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包含“分析与聚焦、规划与设计、实施与反馈、总结与提炼、应用与推广”五环节的教研培一体化智慧研修新样态,结合研修活动的目标、内容、对象、路径/方法四要素,构建实践框架,形成基础性循证智慧研修模式、大规模混合智慧研修模式、周期性项目智慧研修模式三种智慧研修模式和系列实践策略。

    2024年01期 v.40;No.378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4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指向核心素养达成的循证智慧研修模式

    刘颖;徐爱琳;

    为突破传统教研活动中观评课的典型问题,将核心素养培育在课堂教学中转化落地,成都高新区形成了整合“教研培”和智能研修平台功能、指向核心素养达成、从“经验”走向“循证”的教师研修模式。通过对核心素养的分层解读,最终转化为可操作、可测评的课堂学习目标,构建学习目标达成与投放教学措施的关系,利用自主开发的课堂教学诊断量规,综合运用智能研修平台的AI诊断、量表诊断、切片诊断等功能,精准、循证诊断课堂,改进教学行为,同时形成研修成果。

    2024年01期 v.40;No.378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智能研修平台的大规模混合智慧研修模式

    曾亮;徐文娟;李伟;

    根据成都高新区教研培一体化智慧研修实践框架,提炼了大规模混合智慧研修模式。该模式聚焦“核心问题的调研与分析-研修活动设计-诊断与展示-交流与反馈-示范引领与实践优化”几个关键点,通过主题式、任务式、项目式等多种研修方式相结合,依托智能研修平台合理分配线上线下研修任务,有效突破传统教研的时空限制,实现教师研修规模化、扁平化、泛在化。

    2024年01期 v.40;No.378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8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在线空间的周期性项目智慧研修模式与应用策略

    韩欣;

    文中针对教师团队研修中教师研修目标容易迷失、全程持续深入参与不足、个性发展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依托在线空间,根据“研修设计项目化、研修过程可视化、需求满足个性化、活动参与持续化、研修时空泛在化”周期性研修需求,基于教研培一体化智慧研修实践框架,构建了基于在线空间的周期性项目智慧研修模式,详细阐述了该模式五大关键环节,并结合“成都高新区中小学管理干部周期性项目研修”案例,介绍了模式应用过程和成效,以期为教师周期性研修的设计与实施提供借鉴与思路。

    2024年01期 v.40;No.378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课程教法

  • 双减背景下“三学”作业创新增效实践探索

    陈小夏;

    基于学生课后作业量大、作业功能单一、教学评不一致等各种作业弊端,教师应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在课前精心设计调查类、实践类“预学”作业、课后匠心设计变式作业和探究类“验学”作业、阶段性细心设计实践类和归纳类“升学”作业。通过“三学”作业设计,充分挖掘作业内涵,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情境布置相应的作业内容和形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最终让教学、学习、评估这三者达成育人这一共同目标。

    2024年01期 v.40;No.378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5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以生为本,构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实施路径

    张卫尖;刘玮;施跃跃;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社会生活,人工智能也成为了国际竞争的新焦点。因此,在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也是国家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文章首先从人工智能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出发,其次从师资情况、学生特征、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对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现状分别从加强师资建设、设计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多元评价这四个方面具体阐述在小学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径。

    2024年01期 v.40;No.378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五育融合视域下高中通用技术课程实施探析

    吴雪飞;

    通用技术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必修课程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整体能力和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用技术课程是通向“五育融合”的重要路径之一,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对课程认同的偏差和误解、课程开设形式化、课程内容处理方式单一化、五育分离等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文中从立足“五育融合”视角,从前景目标、实施过程、评价结果三个方面分析在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中实施五育融合教育范式的可行性,审视通用技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现实问题,提出通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构建互动体验的教学模式、推广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多元交互的评价形式保证课程有效实施,实现五育融合育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4年01期 v.40;No.378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实验教学

  • 基于实验探究情境的高三化学单元复习教学实践——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马东梅;何彩霞;张志杰;

    在高三化学复习教学中,以“氧化还原反应”单元为例,选取“实验室制氯气”“银镜反应”“从废旧CPU中提取金属”等实验为情境素材,将化学实验与化学反应原理知识进行整合,设置“影响物质氧化性与还原性的因素及变化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变化规律实现物质的转化”“如何应用转化路径解决真实问题”等问题开展单元复习,引导学生从电化学的角度研究影响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因素与变化规律,并自觉将其运用于解决实验情境下的真实问题,实现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系统探究和结构化认识,促进学生提升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年01期 v.40;No.378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6K]
    [下载次数:4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数字化技术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的改进

    詹琪芳;

    运用色度计、TI计算器、数码显微镜及智能计数APP等数字化技术对沪科版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验进行了改进。缩短实验时长,提升课堂效率,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亲历初次建模、二次建模等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提升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024年01期 v.40;No.378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性状分离和重组实验模拟器

    杨京举;杨慧;

    文中模拟器基于教材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遵照一体化设计理念,旨在通过改进和拓展,增强实验过程连续性、实验结果可靠性以及便捷切换完成多项遗传杂交实验模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

    2024年01期 v.40;No.378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实践育人

  • “五育”融合课程区域推进的实践、问题与对策——以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为例

    冯新瑞;孙旭亮;梅倩;陈高琴;

    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以来,“五育”融合课堂进入了区域推进的常态化,遵义市红花岗区区域推进“五育”融合课程有良好的基础,主要体现在“五育”融合课程课时有保障;“五育”融合课程教师队伍充足;“五育”融合课程内容的选择有方向;“五育”融合课程呈现梯度发展。同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五育”融合课程理解还不到位;“五育”融合课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五育”融合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不够;“五育”融合课程落实的机制和制度不完善等。为此,遵义市红花岗区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实践中总结出如下经验:价值观引领,指导学校进行统筹规划;专项培训跟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五育”融合资源建设,推进区域发展;“五育”融合校、家、社机制建设,打通“五育”融合落实通道;建立“五育”融合课程评价维度,以评价促进“五育”融合课程的发展。

    2024年01期 v.40;No.37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劳动项目安排表:设计路径及典型案例

    赵枫;麦盈盈;

    设计劳动项目安排表是劳动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依据泰勒原理,同时借鉴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经验,文章构建了劳动项目安排表的设计路径,该路径由组建团队、设计总表、设计分表、使用劳动项目安排表、评价劳动项目安排表等环节构成。其中,设计总表包括搜集项目、分类项目、扩展项目、补充项目、删改项目,设计分表包括组织项目顺序、划分单元课型、确定单元逻辑、描述课时要点。最后,文章以一所学校的案例展示了劳动项目安排表的开发过程。

    2024年01期 v.40;No.378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书香校园

  • 馆校合作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服务探究

    胡彩瑶;

    从阅读服务均衡角度出发,文中探索了馆校合作对提升“双减”时代中小学生阅读服务的重要性,阐述馆校合作在减少中小学生阅读服务不均衡方面的作用,并提出建立跨领域合作沟通协调机制,探索资源共享提升阅读覆盖率、促进教育与文化服务融合发展,构建馆、校、家一体的阅读推广阵地等合作措施,促进中小学生阅读服务的均衡发展。

    2024年01期 v.40;No.378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优化治理

  • “县管校聘”何以实效——基于帕特南社会资本理论的理解

    向晨菲;

    “县管校聘”作为解决区域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手段,在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在一些地方的政策实施中却事与愿违,为探求其原因与矫正策略开展了本次研究。研究以Z县为例,基于帕特南的社会资本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发现“县管校聘”在以Z县为代表的部分地区失效的关键因素包括因社会资本缺乏而引致的主体间社会信任消解、互惠规范隐退、关系网络中断。为此,需从构建有效的社会信任、健全的互惠规范、稳固的关系网络来增量社会资本,矫正“县管校聘”政策的执行失灵。

    2024年01期 v.40;No.378 9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